8/8/2018 3:51:00 PM
周口翻譯公司:學術“泡沫翻譯”分析
周口翻譯公司:學術“泡沫翻譯”分析
當我們在不斷同西方學者討論軟實力時,我們的學者也真應該注意自己對“軟實力”的理解和運用。語言表達就是最直接、最前沿的“軟實力”的體現(xiàn),如果你說的話對方不懂,對方說的話,你又任意去穿鑿附會或照單全收,這豈不成了“雞同鴨的對話”嗎?所謂的國家“軟實力”又從何說起?
如果說這些錯誤的翻譯還屬于“可笑范圍”的話,那么,在筆者看來,可悲的還是學術界的“泡沫翻譯”現(xiàn)象。學術工作是非常嚴謹?shù)墓ぷ鳎?/span>學術翻譯理應是非常嚴謹?shù)姆g,譯者必須盡最大努力準確表述原作者的思想和文字含義,這是基本的職業(yè)道德,否則就是對作者和讀者的不負責任??墒牵F(xiàn)在的問題是,把學術著作的翻譯視作“小兒科”而隨便“打發(fā)”的浮躁心理大有市場,這就導致“泡沫”泛濫。
第一種“泡沫”源于“懶惰”,姑且稱之為“懶人泡沫”。
最典型的“懶惰”就是中外學者皆有的把“as well as”不假思索地等同于and。不知從什么時候起,這兩者的區(qū)別沒有了,統(tǒng)統(tǒng)以and處理之,其實,有時候,這是很不合乎邏輯的。
例如:在美國企業(yè)研究所不久前公布的一份報告的“建議”部分中,把“Create incentives for the private sector to participate in milita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competitive procurement”誤譯為“建立激勵機制,鼓勵民營部門參與軍事研發(fā)以及競爭性采購”。(正譯:建立激勵機制,鼓勵民營部門不但可參與競爭性采購,還可參與軍事研發(fā))。
個中道理很簡單,本來“民營企業(yè)”只能“參與采購”,報告作者出于進一步拉攏的需要,因此建議“允許民營企業(yè)”也參與“軍事研發(fā)”,從“建議本身”來看,顯然反映了一個遞進關系,因此語言表達當然要反映出這一“遞進”關系。
第二種“泡沫”來自對源語言知識的一知半解,再加上疏于查閱詞典,從而引起不必要或不合邏輯的誤譯,姑且稱之為語言知識的“泡沫”吧。
例如:
把“Our nation is the greatest force for good in history”
(我們國家永遠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力量)翻譯成“我們國家是歷史上最大的為善力量”;
把“The new American empire has been a long time in the making”
(新的美利堅帝國是歷經很長時間才形成的)翻譯成“新的美利堅帝國的形成已頗有一些時日”等等。
第三種“泡沫”則來源于對相關專業(yè)知識的模糊而又欠認真的思索和推敲,因此,可以稱之為準專業(yè)知識的“泡沫”。在中外學者的譯文中皆有表現(xiàn)。